不久前,鱼叔刷到一则耸( sǒng)人听闻的新闻。
韩国官方( fāng)承认了贩卖儿童的丑闻( wén)。
数十年来,韩国政府纵容( róng)私营机构,以跨国领养名( míng)义系统性贩卖儿童。
调查( chá)显示,至少有 17 万名孩子被( bèi)贩卖至欧美国家。

一部新( xīn)出的韩剧,拍出了类似的( de)故事。
同样是买卖儿童的( de)惊天丑闻——
婴儿工厂里,优( yōu)质基因的儿童被当作奢( shē)侈品批量生产、出售。
孩子( zi)一旦「不合格」,还可以无条( tiáo)件退货。
被评价,「比《熔炉》更( gèng)黑暗」「敢拍」「炸裂」。
具体讲了( le)什么?一起来看看——


婴儿工( gōng)厂
剧中,有一家婴儿工厂( chǎng)。
运作模式比黑市还要冷( lěng)血精密。

他们以非法手段( duàn)获取大量精英基因:
高智( zhì)商学者的精子、顶级运动( dòng)员的卵子,甚至某些政商( shāng)名流的遗传样本。
经过筛( shāi)选、培育,组合出「完美胚胎( tāi)」,再送入秘密产房,批量制( zhì)造「高智商婴儿」。
然后高价( jià)竞拍出售,基因越优良,价( jià)格越高。

买家都是谁?
可想( xiǎng)而知,财阀高官,非富即贵( guì)。
他们不是渴望家庭圆满( mǎn),而是要精心挑选「未来接( jiē)班人」。
说白了,这是一场毫( háo)无温度的交易。

更令人发( fā)指的是——合同中写得清清( qīng)楚楚:
「若不满意,18 岁前可随( suí)时退货。」
没有时间限制,甚( shèn)至不需要理由。

就像剧中( zhōng)的男孩时宇。
他不是没有( yǒu)意识的新生儿,而是已经( jīng) 11 岁的男孩。
他一向乖巧、聪( cōng)明、优秀。
可是,仅仅因为一( yī)次成绩下滑,表现出一点( diǎn)贪玩的念头。
就被养母认( rèn)定是「瑕疵品」,立马下了「退( tuì)货」申请。


退货意味着什么( me)呢?
养母可以得到一个新( xīn)的「完美小孩」。
同时,被退货( huò)的小孩则需要从这个世( shì)界上消失。
于是,养母带着( zhe)时宇到游乐场,假装陪他( tā)玩耍。
中途借机溜走,打电( diàn)话告诉工作人员「取货地( dì)址」。


很快,执行人员出现,将( jiāng)小孩带走。
下一步,就是像( xiàng)处理废弃物一样,杀掉,丢( diū)进桶里,再灌满水泥封死( sǐ)。

养母则回到游乐场。
表演( yǎn)丢了孩子的崩溃戏码。

更( gèng)可怕的是,这不单单是面( miàn)向极少数人的黑色产业( yè)。
背后市场巨大,甚至,负责( zé)人已经在推动其合法化( huà)。
因为他们的客户名单里( lǐ)有太多高官、富商,司法界( jiè)的人也不在少数。
上层买( mǎi)家太多,这样的血腥勾当( dāng)才能在阳光下长期存活( huó)。

最夸张的是,总统夫妇也( yě)动了心。
因为总统一直致( zhì)力于提高韩国生育率。
但( dàn)他们自己因无法生育迟( chí)迟没有孩子,这一点常被( bèi)外界拿去大做文章,大加( jiā)攻击。
为了「回应国民呼声( shēng)」,他们决定买一个完美孩( hái)子。

为图方便,养育过程都( dōu)直接省略。
毫不客气地要( yào)走了负责人领养的 14 岁女( nǚ)儿。
只因为那是「经过多年( nián)检验」的完美小孩。

负责人( rén)眼看自己精心培养多年( nián)的女儿被带走,居然还相( xiāng)当满足。
因为她知道,只要( yào)得到总统的首肯,性别筛( shāi)选、基因编辑等禁区会被( bèi)逐步放开。
这个产业就能( néng)借机合法化。
这已经不是( shì)简单的买卖了,而是一个( gè)国家机器默许下的连环( huán)罪行。

当然,也有人试图对( duì)抗。
只是,常常势单力薄,落( luò)得悲惨结局。
一个调查记( jì)者冒死追踪,却被谋杀后( hòu)伪装成了自杀;


一个坚持( chí)调查真相的刑警,连车带( dài)人被炸成灰烬……
正义者接( jiē)连倒下,我们才更真切体( tǐ)会到,这部剧为什么被说( shuō)比《熔炉》更绝望。


退货儿童( tóng)的反击
好在,事情并没有( yǒu)就此结束。
剧中,密不透风( fēng)的罪恶,终于还是暴露出( chū)了裂缝。
最末端的执行者( zhě)禹泰植,本该负责「处理」退( tuì)货儿童。
却因为于心不忍( rěn),陆续救下了四个小孩,以( yǐ)及后来的时宇。


禹泰植偷( tōu)偷将他们藏在废弃大楼( lóu),教给他们防身术。
并且计( jì)划之后帮他们偷渡到国( guó)外,开启新的生活。

但没想( xiǎng)到,意外发生了。
时宇被救( jiù)下后,迟迟无法接受真相( xiāng)。
他不相信「妈妈」是那样的( de)人,还怀疑是不是自己不( bù)够听话的缘故。
偷偷跑出( chū)去给「妈妈」打了电话。
导致( zhì)「妈妈」暴跳如雷,怒斥工作( zuò)人员怎么没有「处理干净( jìng)」。

就这样,其他孩子们的存( cún)在,被暴露了。
杀手们顺藤( téng)摸瓜,找上门来。
废弃大楼( lóu)被炸毁,庇护所瞬间化为( wèi)废墟。
救了他们的禹泰植( zhí)生死未卜。
被退货的孩子( zi)们踏上了逃亡之路。

而后( hòu),孩子们又发现,负责安排( pái)偷渡的人也倒戈叛变。
出( chū)逃的最后一线希望彻底( dǐ)断绝。

一无所有的孩子们( men),被逼到了墙角。
他们决定( dìng)不再逃。
如果注定没有明( míng)天,那就用今天的血肉去( qù)揭开真相。

他们结成临时( shí)同盟,在黑暗的长廊里收( shōu)集录音,卧底找寻婴儿买( mǎi)家。
伪装成买家,混入组织( zhī)内部,寻找买家完整清单( dān)。
他们用盗来的会员卡参( cān)加秘密拍卖会,冒着身份( fèn)暴露的危险与真正的买( mǎi)家同场角力。
有孩子差点( diǎn)被识破,被拖去「验货」;
有孩( hái)子险些牺牲,在枪林弹雨( yǔ)里穿行;

也有孩子冷静到( dào)近乎残酷,算准时机放火( huǒ)、引爆,制造混乱;
更有胆大( dà)者,威胁到了总统夫人的( de)头上,逼迫其向警方施压( yā),逮捕作恶者。

全程惊险无( wú)比,每一次行动都踩在刀( dāo)尖上。
但他们不是冷血的( de)复仇者,而是绝望之下的( de)小孩。
被逼无路,只能用最( zuì)后的力气去撕开成人世( shì)界的谎言。
能否成功?能否( fǒu)活下来?
剧集不断制造悬( xuán)念,频频把观众的心吊在( zài)半空……


血淋淋的现实
这部( bù)剧之所以给人极大震动( dòng),不仅因为设定离奇,更因( yīn)为它能给人极强的现实( shí)感。
原著漫画的作者称,创( chuàng)作灵感源于他在大学时( shí)看到一篇新生儿被非法( fǎ)交易的新闻。
一开始以为( wèi)是海外的事,后来发现韩( hán)国本土类似丑闻并不少( shǎo)。
数据显示,从上世纪五十( shí)年代到今天,至少 17 万名韩( hán)国儿童被以领养名义送( sòng)往海外。
多数是因贫穷、非( fēi)婚生、单亲等原因被「处理( lǐ)」。
其中大量案例,都存在文( wén)件造假、胁迫签署、强制买( mǎi)卖环节等恶劣行径。
而多( duō)年来,私营领养机构的这( zhè)些恶行一直被官方所纵( zòng)容。

还有臭名昭著的「幽灵( líng)儿童」事件——
韩国每年都有( yǒu)数百名新生儿不见踪迹( jì),没有出生记录,仿佛从未( wèi)存在。
直到警方破获婴儿( ér)遗体掩埋案,社会才意识( shí)到系统性的漏洞——
法律监( jiān)管缺位,社会对单身女性( xìng)的歧视与压力、家庭经济( jì)问题、育儿焦虑等等。

以及( jí),网飞纪录片《克隆天王》中( zhōng)揭示,韩国国宝级教授黄( huáng)禹锡一度非法购入人类( lèi)卵子,进行克隆技术研究( jiū)。


此外,还有更为普遍且严( yán)峻的教育问题。
韩国教育( yù)现实中,优绩主义也普遍( biàn)盛行,孩子越来越没有「失( shī)败的权利」。
很多孩子一旦( dàn)成绩下滑,就被家长视作( zuò)「失败品」。
最近刚爆出一个( gè)新闻,一个婴儿仅仅因为( wèi)哭闹,就被父亲殴打致死( sǐ)。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退( tuì)货儿童」的设定虽然格外( wài)刺耳,却又真实得让人不( bù)寒而栗。

剧里把这些碎片( piàn)拼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幅( fú)极度黑暗的社会拼图。
并( bìng)试图用这样一个血淋淋( lín)的故事提醒人们:
在某些( xiē)社会机制下,孩子真的可( kě)能沦为商品。

只是,有些可( kě)惜的是,这部剧本身没有( yǒu)达到应有的批评力度。
虽( suī)然题材惊人,但角色塑造( zào)略显单薄。
反派养母们几( jǐ)乎都是一个模子,阴冷、狠( hěn)毒、无情,缺乏矛盾复杂的( de)人性。

孩子们的心理挣扎( zhā)虽然触动人心。
但编剧往( wǎng)往急于推动情节,而没有( yǒu)细腻刻画他们的成长与( yǔ)反抗。

逻辑上也有太多漏( lòu)洞。
比如庞大到能左右总( zǒng)统的产业,为什么防范如( rú)此松散,几个小孩就能轻( qīng)易混入?
记者和警察接连( lián)被灭口,却没有更大的舆( yú)论涌动?
这些都让可信度( dù)大打折扣。
也因此,这部题( tí)材大胆的作品,口碑并不( bù)算高。

这也让鱼叔觉得十( shí)分遗憾。
如果剧情能更贴( tiē)近现实逻辑,让黑暗与反( fǎn)抗更有真实质感,整部剧( jù)的冲击力肯定会远超现( xiàn)在。
这部剧引发的社会关( guān)注和思考,也必然会更加( jiā)广泛。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 bù)错,就随手点个「赞」和「推荐( jiàn)」吧。